宋真宗为什么会疯狂的爱上二婚的刘娥,并金屋藏娇十余年?
宋真宗为什么会疯狂的爱上二婚的刘娥,并金屋藏娇十余年?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有内涵的女人吸引力不一般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一个皇帝对一个平民女如此上心,可以肯定,这个女子一定不简单。
刘娥(968~1033),献明肃皇后,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,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,功绩赫赫,常与汉之吕后、唐之武后并称,史称“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”。
刘娥祖籍太原,生于宋太祖开宝元年(968),据说生刘娥时,母亲庞氏曾梦到明月入怀,因此取名刘娥,这也是后来人拍马屁加上去的。刘娥的祖父在五代十国的后晋、后汉时任右骁卫大将军。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,这当中有一部分头衔是刘娥当上皇后之后才追加的。
刘娥出生不久后,刘通战死沙场,再加之家道中落,母亲庞氏带着襁褓中的刘娥寄居娘家。刘娥在庞家学了一手击鼗鼓(tao)的技能,还能边击边说,对于日后入主襄王府也是一个加分项。
她在约十三四岁的时候便嫁给了一名叫龚美青年银匝,夫妻二人在京城开封谋生。龚美手艺好,为人和善,与襄王府当差的张耆交好,而襄王就是未来的宋真宗赵恒,此时的真宗还叫赵元侃,也未被册封为太子。
刘娥有一手好技能,放着不用白不用,也经常拿出来赚两钱花花,再加之她天生丽质,早有美名在外。襄王府选姬时,刘娥便进入了王府。
这其中到底是赵恒看上了刘娥,从而说服其夫龚美出让了刘娥?还是龚美贪利,以表个的身份将刘娥献给赵恒?说法不一,反正事后,龚美获利丰,车马财物自然不在话下,之后干脆改姓刘,与赵恒称起了兄长,还有官做。就这样,刘娥这个二婚女就这样鬼使神差地进入了王府,开启了与赵恒的一段倾世之恋。
赵恒与刘娥出生同年,相亲相爱,且有共同语言,用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判断,那绝对是真爱无疑了,因为他们的爱情经过了时间与磨难的考验。
宋代看重宗室血统,贵族与贫民之间的婚姻基本不被看好,但刘娥是个例外。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发觉此事后,先是劝赵恒不要和他来往,但是不好使。于是就将此事告诉了太宗,太宗知道后勃然大怒,便把刘娥轰出了王府,并为17岁的赵恒赐婚。
赵恒不忍舍弃佳人,便将刘娥藏到了张耆家中,这一藏就是十五年。在这十五年当中,赵恒一边与刘娥私会,另一边他的事业也没落下,他的人生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,关键他成为了太子。
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,距离没有冲淡刘娥与赵恒的爱情,反而,他们用时间和距离验证了爱情的保质期原来可以这么长。“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两情若是长久时,以岂在朝朝暮暮”。
997年,太宗驾崩,赵恒即位,很快便把刘娥接到了宫中。景德元年(1004)正月,封刘娥为四品美人,正式加入后宫妃嫔的队列,36岁的刘娥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和赵恒在一起了,之后又晋封为二品修仪,再之后又是一品德妃。
此时的刘娥已不再是一个只会击鼓小妹了,她长年幽居,博览群书,研习琴棋书画,才华甚是出众。但是宋真宗却没那么顺,外有辽国举兵进攻,签订了屈辱的“澶渊之盟”,内又陷入子荒的境地,宋真宗的5个皇子居然一个也没活过10岁,就连郭皇后也病死了。
真宗有意立刘娥为后,但遭到了群臣的反对,后位索性一直空缺。群臣反对刘娥为后,一方面基于她的出身,一方面基于她膝下无子。
为了加大自己册封皇后的筹码,刘娥采用了“借腹生子”的妙计,利用身边的侍女李氏产下一子,对外宣称却是自己生的,这也成为传说中“狸猫换太子”的蓝本。
刘娥既已“生子”,真宗便诏告群臣,欲立其为后。然而没有不透风的墙,刘娥“生子”真相早已被不少官员知晓,这让真宗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立后之事一直耽搁到了大中祥符五年(1012)十一月,真宗册封了刘娥为后,但并没有搞封后仪式,封后诏书也尽可能地回避朝臣。十二月,44岁的刘娥终于登上了皇后的宝座。
成为皇后的刘娥,没有陷入后宫争宠的泥潭,而是把精力放在了政事上,这实际上已证明了她是极具政治野心的一位奇女子。每每真宗批阅奏章,刘皇后必侍随在旁,这为她日后垂帘听政打下了基础。
天禧四年二月(1020),真宗患病,日常政务上呈到皇帝那里,基本上都是由刘皇后处理的。真宗病重后,干脆下诏:“此后皇太子赵桢在资善堂听政,皇后贤明,从旁辅助。”此诏书给予了刘皇后裁决政事的权力。
乾兴元年(1022)二月,54岁的宋真宗赵恒走完了他的人生,病逝于延庆殿,遗诏曰,太子赵桢即位,皇后刘氏为皇太后,杨淑妃为皇太妃,军国重事“权取”皇太后处分。此时的小皇帝赵桢才11 岁,这实际就等于把皇权交到了刘娥的手上。
皇权是一把双刃剑,刘娥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力,同时也将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。刘太后当权后,首先做的就是稳定人心,树立威信。
她首先加强了与仁宗的母子关系,不许任何人离间。其次在朝中培养自己的势力,提高自己的地位。最重要的是,大力抬高自己家族的地位,追封了刘氏祖宗,并积极地与刘氏士大夫结亲。
更为重要的是,刘娥罢免了真宗当朝时的宰相丁谓,回收了皇权。这些都证明了刘娥执掌朝政的能力是超强的。
从此,刘娥与宋仁宗一起听政决事,开启了垂帘之路。女主听政并不被正统认可,刘太后在垂帘时也不得不许诺“候皇帝春秋长,即当还政”。但是宋仁 宗长到及冠之年(二十岁),刘太后依旧没有还政的意思。
对于内外大臣要求仁宗亲政的呼声,刘太后只当没听见也没看见,不予理睬,但报复还是有的,提此建议者调离出朝的也不是没有。直到明道二年三月,刘娥病逝于宝慈殿为止,皇权才交到了仁宗手里。
刘太后当政十一年,也做了不少大事。她恢复了太宗时期设立的理检院,创立了立谏院,曾先后六次下令严惩贪官污吏。她批准成立了最早的官办纸币发行机构--交子务,发行官交子。她还热衷于办学,在她的倡导下,创办了一些府州学,成为“庆历兴学”的先声。
《宋史》这样记载刘太后:“当天圣、明道间,天子富于春秋,母后称制,而内外肃然,纪纲具举,朝政无大阙失”。客观地说,刘太后临朝期间,政令严明,恩威并用,内外赐予均有节制。
通过刘娥的经历,总结出宋真宗赵恒爱上平民女刘娥的理由有,她貌美,有智慧,又好学,有才华,最重要的是热衷于政事,能帮宋真宗处理不少政务,真正的做到为宋真宗排忧解难,并且理解宋真宗的处境和难处。
最重要的一点是有耐心,遇到问题能够客观地解决。比如为了成为皇帝的女人,她可以等15年。为了成为皇后,她可以“借腹生子”,熬成皇后。
古今成事者,必有“奇处”。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引言:
一个皇室的男人,疯狂爱一个世俗的女子十几年,这个女人自然是美丽的,聪明的,智慧的。但是,刘娥,这个后来摄政北宋十年的女人,她的魅力,绝对不仅仅是这三点。无论是情商,还是智商,都是一流的。历史说 :她有吕武之才!
天生丽质的刘娥,无拘无束的野性,赵恒对她一见钟情。
北宋时的开封叫汴梁,人口约150万, 是北宋经济、政治、文化的中心,更是“万国咸通”的国际大都市。刘娥,就在繁华汴梁城里的一家茶楼里唱戏。18岁的刘娥花容月貌,声音甜美。一时间,刘娥成了茶楼的红人,很多人慕名而来。
有一天,茶楼来了一位身着便服,却很有气质的人,他就是16岁的北宋皇室青年赵恒。赵恒好文学,是一名诗人,更是一个戏迷。当刘娥的名字在汴梁传开之后,深宫中的赵恒便带了几名侍卫,穿着便衣,偷偷地溜出了皇宫,一行人来到了刘娥唱戏的茶楼。
这刘娥出生贫寒,襁褓里的时候,父母双亡。苦难中长大的刘娥在15岁的时候,就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。所谓银匠,就是把银子高温融化后,根据需要打造一些小件,比如酒壶、戒指等。从此,刘娥经常跟着丈夫,摇着拨浪鼓沿街招揽生意。
在乱世中串街走巷,给困难中早熟的刘娥带来了很多经历。她不再拘谨,个性也逐渐放开,爽朗中还有一份野性。这一丝不着痕迹的野性,给18岁的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。
听戏的赵恒,正值青春年华,立刻就被刘娥迷住了。他痴痴地看着台上的刘娥,那一双剪水秋瞳,仿佛布满了絮语,在向他暗中传情。
阅人无数的刘娥,也看得出这个气宇轩昂的年轻人,周身散发着高贵的气场。所以,每次赵恒来听戏,她都会格外地认真演唱。后来,赵恒将刘娥带回了自己的寝宫,整日厮守在一起,如胶似漆。
刘娥的情商高,赵恒热恋着她
当时的赵恒,还没有被立为太子,大约只是个襄王。刘娥来到襄王府之后,襄王府经常传出二人开心的笑声。一直跟着赵恒的奶娘秦国夫人,却不喜欢刘娥。她觉得刘娥出身贫寒,又是个唱戏的,就劝赵恒不要和刘娥在一起。
赵恒哪里肯听呢?
奶娘见自己的话不起作用,就把少爷小小年纪沉溺女色的事,一五一十地报告了皇上宋太宗。太宗一听,赵恒和一个戏子在一起,顿时勃然大怒。就下了一道圣旨,命令赵恒立刻把刘娥赶出汴梁,不得再有任何来往。又将节度使潘美的女儿赐婚给赵恒,并封赵恒为韩王!
皇命难违,做儿子的也没有办法!面对父皇的逼迫,痴情的赵恒如何舍得热恋中的情人呢?于是,韩王赵恒偷偷地找到指挥使张耆,请求得到他的帮助。
张耆为人重密,做事小心谨慎,他答应帮助他们。于是,刘娥就在张耆家悄悄地藏了起来,赵恒总会偷偷地去和她相会。
刘娥知道,任何的疏忽大意都会把自己,赵恒,张耆一家陷入可怕的深渊。所以,15年来,她没有离开张耆为她安排的房子半步。
她更知道自己的这份感情与众不同,当初自己遇见赵恒的时候,她想,这应该是命运向她打开的一扇窗。她坦诚地和丈夫龚美说出了这个改变他们两个人命运的想法,也得到了丈夫的同意。
后来,龚美改姓刘,变成了刘娥的兄长。刘娥又拜托赵恒将刘美弄进宫里当差,刘美跟随并一直效忠后来的宋真宗赵恒。
15年的光阴,可以改变很多人和事。
赵恒从韩王做到了太子,娶了妻,生了子。而刘娥,无名无份,从青春的丽人,熬到快中年的妇人。日复一日躲在张家,过着单调枯燥的日子,她却始终没有在赵恒面前,抱怨过半句。
她在默默地等待,等待自己能走出张耆的家,等待自己和赵恒的感情能够在阳光下自由地爱!15年的无声,没有坚强的内心和坚韧的爱,很少有女人能够做到的。
智慧的刘娥,有着不一般的智商,赵恒对她刮目相看。
赵恒喜欢读书,他在皇室里长大,接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。所以,特别重视学问,也特别欣赏有学问的人。他的这些观点在他的《励学篇》、《劝学诗》等著作里,就有清晰的表达。
其中“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”这句流传后世的千古绝句,就出至他的《励学篇》。
赵恒好文学,也是一名诗人,《全宋诗》里录有他的诗。赵恒的书法也好,他写的楷书非常漂亮,据说“岳麓书院”的匾,就是他的亲笔。
雪藏在张耆家的刘娥,并没有无聊地消磨时光。她从小家贫,没有上过学,一直在为生活到处奔波。如今在张家,衣食无忧,她决心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读书。
因为刘娥知道,要真正拴住一个男人的心,精神层面的交流很重要。何况她要拴住的是未来皇帝的心。皇宫里的女人,千姿百态,佳丽三千,什么样的女人没有呢?
她要做赵恒的女人,要做赵恒身边最特殊的女人!所以,刘娥利用这段不见天日的时间,博览群书,研习琴棋书画,极大的丰富了自己的内心。
15年的潜心学习,用现在的学习速度来算一下,不是个博士,至少也是个硕士。从此,这个在茶楼里唱戏的女子,蜕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才女。
而每次赵恒偷偷来张家,看见这位被自己雪藏却不知疲倦学习的女人, 联想到宫中的那些整天只会争风吃醋的宫女妃子,赵恒对刘娥更是刮目相看!
尤其是每次偷偷地相会,那种神秘,那种渴望,那种忐忑,那种新奇,仿佛每天都不一样。
才华横溢的刘娥,值得赵恒用一生去爱
997年,太子赵恒即位,史为宋真宗。
新上任的皇帝将15年不见日月的刘娥,接到了皇宫,他们的爱情终于看见太阳了。1004年正月,赵恒封36岁的刘娥为四品美人。1012年,44岁的刘娥成为大宋王朝的皇后。
身为皇后的刘娥,熟读过很多古今书史,她成为了皇帝最得力的助手,也成了皇帝日常生活中最亲密的伴侣。宋真宗无论国事家事,都离不开她。
赵恒没有爱错人,刘娥更没有让赵恒失望!
宋真宗赵恒病逝后,刘娥辅助11岁的太子治理国家,成为宋朝第一位摄政的皇太后,时长达10年。期间,社会稳定,经济开始回升,为大宋后来的繁荣打下了基础。
三少说:
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,一定站着个不平凡的女人。刘娥,就是站在赵恒背后的女人。这样的女人,值得赵恒深爱!连历史都把刘娥和吕太后、武则天并称,而且高度评价她:"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"。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从后面的事实来看,宋真宗看上二婚的刘娥是他人生中的一大幸事;当然,一个出身低微的平民女子能被宋真宗金屋藏娇10余年,也足以证明这位女子不简单。
宋真宗,原名赵恒,是赵光义的第三子。
从赵恒当王爷到登基继位,他共有三房正室;前两房均是其父赵光义为他包办的婚姻。
第一任是潘氏,她是忠武节度使潘美的第八个女儿,潘美也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潘仁美,其人身居高位,权倾一时,与此时还只是韩王的赵恒相比,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。
不过,潘氏命薄福浅,只活了22岁,她的皇后身份还是后来追封的。
第二任是郭氏,出身官宦之家,其父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,是赵恒当襄王时的王妃。
赵恒称帝后,郭氏当上了皇后,富贵一时,只可惜她仅仅活了32岁。
第三任便是今天所要介绍的刘娥。在赵恒称帝之前,她与赵恒自由恋爱、婚姻自主;赵恒称帝之后,她受封为皇后。
根据《宋史》记载,刘娥祖籍太原,后来迁移到益州,也就是今天的四川。
她的父亲叫刘通,是一员武将,官拜虎捷都指挥使、嘉州刺史,按说这种家庭条件也不错,用现在的话形容,刘娥也算是一个“官二代”。
可惜,一切皆有变数。
刘通跟随宋太祖赵匡胤南征时,中途不幸病逝,其妻得知后,急火攻心,也撒手人寰了。
这一下,刘家接连失去了两位亲人,幼小的刘娥变成了孤儿。
家庭遭此不幸变故,刘娥走投无路,只能寄生在家庭条件十分贫困的外婆家,由外婆抚养成人。
在这期间,她再也没有享受过富家小姐的待遇,平日里,只能勉强吃一些粗茶淡饭;不过,幸运的是,外婆家教给她读书识字,还教给她敲拨浪鼓,这成为了她日后谋生的一种技艺。
等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,外婆家将她嫁给了一个名叫龚美的青年银匠,这是一名有理想、有闯劲儿的男人。
听说京城一带生意好做,龚美便带着刘娥来到汴梁闯荡,在汴梁城开了一家银饰小作坊,以锻造银饰为业。
平日里,龚美在外揽活,刘娥在家看守店面。
由于刘娥长得漂亮,又敲得一手拨浪鼓,所以,经常会招来一些富家子弟前来观看。
就这样,一传十,十传百,越传越玄,竟然传到了襄王赵恒的耳朵里。
对于才貌双全的刘娥,赵恒感到非常好奇,他不顾自己王爷的身份,前往观看。
这一看不要紧,赵恒对年轻貌美、丰润标致的刘娥赞叹不止,随即,产生了爱慕之情,甚至,还迫不及待地派人用轿子将刘娥接进了自己的王府。
刘娥不仅天生丽质、才色俱佳,还与赵恒年龄相当,在龚美的支持下,两人很快坠入了爱河,整日里,如胶似漆,卿卿我我。
不料,这件事情被赵恒的奶妈秦国夫人发现了,她认为刘娥出身低微,配不上出身皇家又前途无量的赵恒。
于是,奶妈对赵恒好言相劝,希望他放弃这段门不当、户不对的爱情。
可是,赵恒不以为然,他依旧与刘娥爱得死去活来。
奶妈见状,无计可施,只得将赵恒和刘娥的事情报告给了宋太宗赵光义。
赵光义听后,大为恼火,他责令赵恒将刘娥撵走,不许她踏入王府半步。
胳臂拧不过大腿,在父皇的严厉责备下,赵恒只能将一见钟情的刘娥赶出襄王府,不过,他还是冒着欺君的巨大风险,给自己和刘娥留了一条后路。
为了方便与刘娥幽会,他偷偷将刘娥安排到自己的亲信张耆家里暂住。
为了拴住儿子的心,不明就里的赵光义,一道圣旨下来给赵恒赐了婚,新娘就是16岁的潘氏,也就是前面介绍的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女儿。
然而,赵恒旧情难忘,他依旧背着父皇与刘娥私会。
就这样,两人偷偷摸摸地过了15年,到了公元997年,59岁的赵光义驾崩,赵恒继位当了皇帝。
这也就意味着他与刘娥可以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。
很快,他将刘娥接到了皇宫,封为了美人;不久,又封刘娥为修仪、德妃。从此免了相思之苦。
而此时,刘娥已经30岁出头,放在古代,已经是半老徐娘的年纪。进宫之后,宋真宗对刘娥不但没有因为她年岁渐长、容颜变老而嫌弃,反而更加历久弥新。
公元1007年,郭皇后去世,赵恒煞费苦心欲立刘娥为皇后,朝中大臣大多数不同意这一做法,他们认为刘娥不仅出身卑微,还没有子嗣,不能当皇后。
甚至,有些大臣还公开表示拒绝宋真宗的提议。
出身低微、又无子嗣成了宋真宗面前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,要想立刘娥为后,就必须想方设法从这条鸿沟上迈过去。
可是,面对群臣的公然拒绝,哪怕贵为天子的宋真宗也无法劝得动。
何况,那些反对立刘娥为后的大臣此时又向宋真宗强烈建议:立沈才人为皇后。
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女儿,出身好、地位高、成份好,封她为皇后再合适不过。
大臣们的咄咄逼人,让宋真宗焦头烂额、一筹莫展,无奈之下,他只好与大臣们僵持着,既不立刘娥,也不立沈才人,就这样将“立皇后的事情”拖了起来。
他希望有朝一日,能出现一个让群臣接受刘娥的机会。
既然改变不了刘娥的出身,那就指望刘娥生下儿子赢得群臣的支持吧。
可是,无论宋真宗多么努力,刘娥就是无法怀孕。
当时,刘娥身边的一位侍女李氏,看到皇帝和自己的女主子干打雷、不下雨,非常着急。
她告诉刘娥说梦到自己怀孕了,而且是仙人下降为子。
这让宋真宗和刘娥喜出望外,两人想出“借腹生子”的法子来。
于是,在刘娥的安排下,宋真宗宠幸了侍女李氏,让李氏怀上了孩子。
公元1010年四月十四日,李氏生下一名男婴,取名赵受益,也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。
可是,孩子刚一出生,就被抱到了刘娥那里,对外宣称是刘娥所生。
巧合的是,这个孩子是宋真宗唯一活在世上的儿子,其他儿子,像郭皇后生的赵祐等人,皆早亡。
这也成为刘娥能当上皇后的一个有利资本。
两年后,也就是公元1012年,宋真宗再次下定决心立刘娥为后,这一次,他没有再与群臣商议,而是一意孤行地将封后诏书传到了中书省。
群臣见状,对眼前的形势思来想去,也不便再次拒绝,只能选择默认。
就这样,出身低微的刘娥,在宋真宗的强力支持下,登上了皇后的宝座,开启了自己“母仪天下”的路程。而这一年,刘娥已有44岁。
这一段故事,被后人演义为匪夷所思的“狸猫换太子”,可是,事实并不像戏剧中那样荒谬。
刘娥也并不非如戏剧中那样阴狠歹毒,在历史上,她从来没有与宋真宗合伙将侍女李氏打入冷宫,更没有对李氏百般虐待。
相反,在生下赵受益之后,李氏再次得到了宋真宗的宠幸,还给宋真宗生下一个女儿。
这在《宋史·后妃上》里有明确记载:复生一女,不育。进才人,后为婉仪。
意思也就是说李氏不仅给宋真宗生下了儿子,还给宋真宗生下了一个女儿,后来,还被宋真宗封为才人、婉仪。
只不过李氏是个聪明人,她知道自己不能与赵受益相认,这关乎着大宋王朝的未来,所以,她不争不闹,在宋真宗去世后,甘愿到永定陵为其守墓,直到46岁时去世。
当然,刘娥也并非铁石心肠,为了报答李氏,她派人寻访李氏的亲属,找到了李氏的弟弟李用和,给他封了官,让他做了彰信节度使、检校侍中。
李氏死后,刘娥还以一品礼将之厚葬,安排好殡葬事宜。
所以,刘娥并不是薄情寡义之人,相反,她才华超群,知书达礼,通晓古今书史,而且,熟知政事,每每襄助真宗。
真宗在世时,根本离不开她,每次批阅奏章,必定会让刘娥侍奉在身旁;就算是外出巡幸,也要带上刘娥。
公元1020年,宋真宗患病,难以主持日常政务,大臣们呈报上来的大小事务实际上由刘娥处理。
后来,真宗下了一道圣旨:“此后由皇太子赵祯在资善堂听政,皇后贤明,从旁辅助。”
从此,奠定了刘娥处决政事的基础。
宋真宗临终时,放心不下,他又特意下了一份遗诏:“太子赵祯继位,皇后刘氏为皇太后,杨淑妃为皇太妃,军国重事,权取皇太后处分。”
此时,赵祯年仅11岁,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孩子,虽贵为皇上,但朝中大小事务均有皇太后刘娥处理。
虽然宋真宗的遗诏帮助刘娥树立了威信,打好了执政的基础,但是,朝中依然有不少大臣反对刘娥。比如,宰相寇准和丁谓。
丁谓认为刘娥只是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弱女子,便不把刘娥放在眼里,甚至,他妄想独揽大权,把持朝政。
起初,刘娥本来是扶持丁谓的,但是,经过几年的了解,她得知丁谓的不法举动,于是,狠下心来,一举打击了以丁谓为首的小山头,罢免了丁谓的相位。
从此,刘娥和赵祯开始一起听政议事,正式垂帘听政。
当然,刘娥除了皇太后的身份外,她还尽到了一位母亲的责任,在要求宋仁宗赵祯跟随自己处理政务的同时,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学习上。
她特意在崇政殿的两厢房给宋仁宗布置了一个专门读书的地方,还邀请全国最有名的博学鸿儒给年幼的宋仁宗讲课;不仅要求宋仁宗修学,还要求他修身;不仅要求宋仁宗立人,还要求他立德。
这些良好的教育,为宋仁宗日后成为中兴之主,奠定了扎实的根基。
刘娥一心尽力辅佐赵祯,赵祯也非常尊敬皇太后,两人之间没有任何间隙。当然,此时的赵祯还不知道当年“借腹生子”的事情,他只知道皇太后刘娥是自己的母亲。
同时,刘娥垂帘听政期间,号令严明,赏罚有度,恩威遍布于天下。她虽然也有偏袒娘家人的行为,但是从不纵容娘家人插手朝政。
当然,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,刘娥不想还政于宋仁宗,但是,她从来没有想过自立。
有一次,她问身边的大臣:“唐武后如何?”这里的“唐武后”指的就是武则天。
大臣回答说:“唐之罪人也,几危涉及也。”
刘娥听后沉默不语。
一些庸臣还以为刘娥要自立为帝,马上向刘娥献媚取宠,请刘娥像武则天一样建立刘氏宗庙;甚至,还有一些大臣献给刘娥一副《武后临朝图》,称刘娥为当代武则天。
没想到,这些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,刘娥立即将图仍在了地上,厉声呵斥:“我不能对不起先辈,我不是,更不想做武则天第二。”
公元1033年三月,刘娥病重,宋仁宗赵祯大赦天下,为刘娥四处征召名医,可是,生死有命富贵在天,病入膏肓的刘娥最终在宝慈殿病逝。享年65岁。
第二天,宋仁宗赵祯召集群臣议事,哭着问道:“太后临终前数度拉扯自己的衣服,她是不是有什么心愿未了?”
参知政事薛奎上奏曰:“太后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服入葬。”
宋仁宗听后,恍然大悟,下令给刘娥皇太后换上了皇后冠服,并将之厚葬。
在刘娥死后,一些跳梁小丑从中挑拨离间,向宋仁宗赵祯奏鸣:“陛下乃李妃所生,妃死于非命”。
这句话告诉赵祯:你是李妃的儿子,你母亲当年死于非命,你要为她报仇。甚至,还有人主张挖开李妃的坟墓,让宋仁宗赵祯看看刘娥当年对生母李妃做下的种种恶行。
赵祯从此开始有所怀疑,他安排人刨开李氏的坟墓,开棺验尸,并“亲哭视之”,发现生母李妃“玉色入生,冠服如皇太后,以水银养之,故不坏”。
这就证明李妃并不是被皇太后刘娥害死的,相反,刘娥对李妃情如姐妹,生前死后的礼仪,皆如一品夫人。
于是,赵祯对自己开棺验尸的行为懊悔不已,他开始责备那些挑拨离间的人,直接说:“人言岂可信哉!”
不得不说,宋真宗疯狂地爱上二婚的刘娥,并金屋藏娇10余年,最后,还把她封为皇后,这些决定是正确的。
刘娥受命于危急之间,十年如一日,兢兢业业地处理国事,做到了内无大忧,外无大患,还能稳妥地交接政权,作为一个女人,实属难能可贵。
历史学家蔡东潘曾这样评价刘娥:“刘氏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;上未敢欺罔真宗,下未忍害死李侍。”
看来,刘娥算得上是一位不错的女人。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刘娥歌女出身,被宋真宗保护10余年,还当上了皇后。她隐瞒了二婚的事实。这是欺君之罪。好在,她有保命符,即:宋真宗想要的,只有她能给。
宋朝的刘娥,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女人。
她二婚还能嫁皇子,生不出儿子,照样临朝称制当太后。
宋真宗疯狂迷恋她,放着名门贵女不要,给了她这世间绝无仅有的眷恋。
耳熟能详的“狸猫换太子”案,刘娥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。
为了掩人耳目,宋真宗把刘娥养在臣子家里,金屋藏娇十多年,对她欲罢不能。
然而,这一切,只因为一个谎言。
刘娥的才能,堪比吕雉、武则天,不过,她若没有遇见宋真宗赵恒,或许也就没有如此跌宕起伏的一生。
刘娥的祖父是后晋、后汉的大将军,她的父亲是宋太祖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。
如果以这个家世来算,刘娥也算名门出身。
只可惜,她一出生,父母就双双去世。
没有父母的孩子,要吃很多苦。
刘娥自小寄养在姥姥家。
按理说,姥姥疼爱外孙女,是人之常情。
可刘娥的姥姥家,并没有多疼爱她,而是早早把她嫁了人。
出嫁那年,刘娥还只有几岁,她的丈夫是一个叫做龚美的银匠。
龚美一直带着刘娥谋生,因此,小小的刘娥也被迫要学一些歌女的技能,并且还学会了播鼗。
抵达东京时,龚美的生计实在艰难,便打算把年轻貌美的刘娥卖掉。
《涑水记闻》:龚美以锻银为业,纳邻倡妇刘氏为妻,善播鼗。既而家贫,复售之。
恰逢此时,指挥使张耆想要寻找美貌少女,献给还是韩王的宋真宗赵恒。
于是,他买下了刘娥,带到了府上,并邀请韩王赵恒来府中吃饭。
这一年,刘娥15岁,出落得非常水灵。
赵恒对她一见钟情,当即带回了府,爱不释手,每日临幸。
《涑水记闻》:张耆时为襄王宫指使,言于王,得召入宫,大有宠。
赵恒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。
他不是太子,此时还有昭成太子在,但宋太宗却非常宠爱他,也很关心儿子的情况。
赵恒夜夜笙歌,自然瞒不过宋太宗的眼睛。
而赵恒的乳母,对刘娥这个来历不明的民间女子,早就看不顺眼了,连忙添油加醋,把一切都告诉了皇帝。
宋太宗勃然大怒,当即下令,要求儿子赵恒把刘娥赶出府邸。
为了避免儿子沉迷情事,他马上为赵恒选了名门闺秀当老婆。
赵恒无力反抗。
他的父亲,是君王,皇帝的旨意,他若是反抗,就是抗旨不尊。
可真的把刘娥赶出去,他又舍不得。
怎么办呢?
赵恒大着胆子,玩了一出“阳奉阴违”。
他找到指挥使张耆,把刘娥安顿在他的府邸,然后时不时去私会一番。
有句话说得好,妻不如妾,妾不如偷。
在指挥使张耆的掩护下,无人知晓刘娥的现状,而她和赵恒的爱情,也因为宋太宗的棒打鸳鸯,而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情。
《涑水记闻》:太子不得已,置于殿侍张耆之家。耆避嫌,为之不敢下直。
不得不说,指挥使张耆是个聪明人。
赵恒偷会昔日情人,这件事,说大不大,说小不小。
若是被宋太宗发现,赵恒此生都和皇位无缘。
但宁可放弃日后晋升的路,赵恒也要和刘娥在一起,这显然是动了真感情。
张耆很开心,觉得老天爷给自己送了一份大礼。
为了避免赵恒的无理由飞醋,张耆干脆把自己家全部留给刘娥,天天跑去襄王府睡觉。
在赵恒、张耆两人的暗箱操作下,外人只当三皇子放弃了那个低贱的歌女。
但只有少数亲近的人知道,刘娥只是被藏了起来。
后来,昭成太子去世,宋太宗册封赵恒为太子。张耆的这场豪赌,以全胜告终。
但成了太子,刘娥也不能露面,因为她是被宋太宗驱赶的人。
赵恒依然迷恋她,宁可用皇位做赌注,也要和她在一起。
她被藏了整整10余年,一直到宋太宗去世,赵恒成了皇帝,她才得以被世人熟知。
不过,刚登基为帝,赵恒有嫡妻,不能立她为皇后。
刚入后宫的刘娥,只是个没有名份的宫人。后来,随着时间流逝,她逐渐成了四品美人、修仪、德妃,并最后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。
但这还没完,她的晋升之路,比复仇的甄嬛还要爽。
成了皇后之后,宋真宗又特许她参与朝政,管理军国大事。
区区一个二婚的歌女,刘娥到底有什么魅力,把见惯了女人的赵恒,迷成这样?宋真宗一代帝王,为何不介意刘娥二婚的身份?
我想,赵恒可能不是不介意,而是他们的开始,始于一个“谎言”。
他来不及知道刘娥的身世,就已经深深爱上了她。
宋朝的程朱理学,总被人诟病为对女子苛刻。
不过,需要刻意指出的是,在宋朝,程朱理学同样世人所被嫌弃。
宋朝初年,女子的地位不低,当然了,有权有势的人家,还是会更偏向于选择家世清白、不曾婚配的女子。
皇室出生的赵恒,当然也会有这种感情上的洁癖。
因此,我大胆推测,在赵恒对刘娥情根深种之前,他压根不知道该女子是个二婚的歌女。理由如下:
第一,张耆作为臣子,为皇子物色好看的女人,不可能推荐一个二婚的歌女。
这件事,若是真的,就是对赵恒的侮辱。
举个简单例子,大家就能理解了。
比如说,你有千亿身家,回家相亲时,手下员工却给介绍一个穷山沟里的二婚女人。你会是什么感受?
封建社会等级森严,韩王赵恒大怒之下,就算杀了张耆,恐怕也不是件难事。
因此,张耆肯定不敢明目张胆地给赵恒找个二婚歌女。
我推测,张耆在买下刘娥时,估计不会知道她和龚美的真正关系。后来,就算张耆知晓了真相,人已经送出去,赵恒又非常喜欢,给他八十个胆子,他也不敢说出实情。
第二,为了卖出高价,前夫龚美肯定会隐瞒婚事,为刘娥包装一番。
15岁的刘娥,年轻貌美,又擅长播鼗。
为了把她卖出高价,龚美肯定不会说这是自己的妻子。
二婚的歌女可不值钱,但出身微贱的妙龄少女,清清白白的,就非常值钱了。
赵恒的乳母在向宋太宗报告时,称刘娥“出身微贱且来历不明”,也可以证明,在最初的最初,赵恒可能都不知道刘娥的过去。
第三,刘娥希望得到善待,不会暴露二婚歌女的身份。
拿刘娥自己来说,她不是普通人,她的才能和谋略,堪比吕雉、武则天,自然知道怎么做对自己更好。
她绝不会傻傻地和卖家说,自己曾经嫁过人,当过歌女……
由此可知,从赵恒见到刘娥,一直到爱上她,他都没有机会知道刘娥的真正经历。
在他眼中,刘娥只是个可怜的孤女,貌美如花,多才多艺,心地善良,又善解人意。
此后,因为宋太宗的旨意,赵恒把她藏了十多年,根本没几个人知道刘娥的存在,自然也不会有好事者去查探刘娥的过去。
那么,她的身份,自然不会暴露。
我推测,刘娥的身份暴露,可能是在赵恒登基之后、她手握权势之时。
古代交通不便,信息不发达,一个毫无背景、毫无威胁的人,不值得别人费心费力去查。
而等刘娥的身份暴露,她和赵恒已经有了多年的感情,是宋真宗不可割舍的存在。
赵恒对她,不仅仅是初见时候的迷恋,还有多年的亲情,更有夫妻之间的依恋。
这是一种更亲密的感情,不会因为一个身份问题,就彻底颠覆。
赵恒有多爱刘娥?
除了逐步给她晋封位份外,还允许她认龚美为兄长,龚美也因此改为“刘”姓。
公元1007年,郭皇后去世,赵恒直接册封刘娥为皇后。
自此,刘娥不仅处理后宫事宜,还会帮着赵恒处理朝政。
每次赵恒犹豫不决,都是刘娥当机立断。
正如《梦华录》中的皇帝对皇后所说:“我喜欢你,不顾群臣反对立你为后,不是因为你柔媚顺和,而是因为你有能力、有野心。”
刘娥的果决,是赵恒所没有的。
只要刘娥的所作所为,不威胁江山社稷,赵恒可以在乎她当初的隐瞒,也不会在乎她曾经的身份。
因为,这个世界上,能让一个皇帝依靠的女人,太少了。
这是刘娥的保命符,也是她深受宋真宗喜爱的关键所在。
后来,赵恒病重,朝政基本都由刘娥把持。
她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权利,堪比汉朝的吕雉、唐朝的武则天,不过,她和她们都不一样。
史学界给刘娥的评价是:“有吕武之才,无吕武之恶。”
刘娥没有私心,她一门心思打理宋朝的江山社稷,不曾篡位,也没有祸害人间。
在民间传说中,刘娥没有儿子,便玩了一出“狸猫换太子”,去母留子。不过,这只是文学演义,刘娥从来不曾串通太监陷害过李宸妃。
她是个善良的女人。
为宋真宗生下儿子的李氏,本是刘娥身边的婢女。得到宠幸后,李氏生下赵桢,非常主动地把孩子送给刘娥抚养。
后来,李氏被册封为崇阳县君、婉仪,还生下了一个女儿。
从历史的记载来看,李氏的宸妃之位,也是刘娥成为太后之后册封的。
《宋史·卷二百四十七·列传第一》记“明道元年,疾革,进位宸妃,薨,年四十六。”
只是,为了让赵桢能够以嫡出的身份,稳稳当当坐在皇位上,掌握大权。他一直到李宸妃去世,他都不知道生母去世。
后来,刘娥去世,赵桢这才知道,原来自己的生母不是刘太后,而是早就去世的李宸妃。
他痛哭流涕,追封李宸妃为皇太后,并要求亲自开棺见一见母亲。
打开棺木的那一刻,他惊呆了。
《宋史》:“妃玉色如生,冠服如皇太后,以水银养之,故不坏。”
棺木里的李宸妃,穿着皇太后一般的衣服,相貌就好似活着一般,尸身没有半点腐烂。
显然,她被好好珍重,又好好对待了。
而这一切,都是刘娥的安排。
为什么宋真宗疯狂迷恋刘娥?
我想,一个长得好看、有眼界、有格局、有能力、善良有底线的女子,应该没有人不会不珍惜。
刘娥的为人,又大度,又无私欲,她的确值得宋真宗的爱,也值得宋真宗以皇位为赌注,只求和她长相厮守。
虽然,赵恒和刘娥的感情,开始于一段谎言。
但支撑他们走到最后的,是日复一日的相处,是彼此坚定的信任。
有句话说得好,始于颜值,敬于才华,久于善良,终于人品。
我想,好的感情一定是这样。
不知为何,忽然想起《伪装者》,想起了明台和于曼丽。
若是在明台对于曼丽情根深种之后,再得知她曾经的青楼经历和凄惨遭遇,是不是一切都会不一样?意难平啊!
或许这个世界上,刘娥易得,而宋真宗难寻吧。
你怎么看?欢迎留言。
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阅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