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七十年代结婚都说有500块钱就够,那时候结婚都买些什么东西?
六七十年代结婚都说有500块钱就够,那时候结婚都买些什么东西?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那时候买一张毛主席像再买点冰糖和纸烟,一包两毛钱的糖精化水当茶,扯几尺布做两件衣,再打几斤酒家里有猪的杀一只,鱼几毛一斤十来斤差不多了,送礼的客人最多一至两元钱,结婚三天都得出工。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那时侯,500元钱是个什么概念?五百元钱可以买半个生产队的家当。当时只有当营级以上军官的,才能拿出五百元钱用来结婚。我们这些小老百姓们结婚,大部分都不用什么钱的。那时国家提倡勤俭节约,结婚更不能舖张浪费。其实你就是想浪费也没有钱。我就是七二年结婚的,我的妻子什么财礼都不要。不单是我们,几乎所有的农村人家,都是这样。就是男女双方各准备一套褥子被。如果家里有旧的柜子,刷一刷能盛东西就行。结婚的当天,我们都是从生产队里借一辆牛车,自己赶着把新媳妇从娘家接到婆家,车上就是拉一套家里自己缝制的新的褥子被。马车不行,一是有的生产队没有马车。二是因为即使有马车,大多数也不会驾驶,很容易惊车的,不安全,不吉利!
等到把新娘接到家里,酒席宴等用度一切从简,只是熬点大菜,道喜的男人们喝点散白酒。女人们嗑个瓜子,给孩子们准备些糖块。放两挂“小洋便”,夫妻二人向毛主席像三躹躬。这就算结婚了。总共花不了几个钱的。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六七十年代是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那时提倡抓阶级斗争,斗地主,压富农,支中农,扶贫农。分为地主成分,贫农成分。这对子女结婚也有一定的影响。是地主,富农成分的家庭,其儿子找对象较难,花钱也很多。是中农,贫农成分的家庭,其儿子找对象比较容易,结婚的费用也不是很高。但他们购买的东西,陪的嫁妆基本是一样的。
男大当婚,女大当嫁。结婚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。由于受社会的歧视、偏见,是地主,富农家庭的子女,在谈婚论嫁时,尤其是男方要花上,少则四五百块,多则一千块左右。没钱,东借西凑也要把钱筹备齐,待女方的父母点头同意,再送上厚礼,才能把姑娘娶进家门。同时,还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打发媒婆。而中农、贫农的家庭,花上一至三百元,小伙子就能跟姑娘喜结良缘入洞房。那时的姑娘对钱财,看得很淡,注重家庭及人品。只要家庭是光荣家庭,革命家庭,本人人品好,有文化。姑娘基本上满口答应。男方家庭条件好,厚实的,也情愿拿出一千元左右,购来“三转一响”。即手表,缝纫机,自行车。一响是收音机,或是录音机。当作嫁妆陪送。过礼那天,还送去猪肉,鱼,活鸭子,以及糖果,大饼子等食品。女方基来上陪上一至二床棉被,数件衣服,鞋子等日常生活用品。条件好的家庭还陪上2个木箱子,2个木柜,一台梳妆台等家俱。
随着社会的进步,改革开放在农村的深入,划成分的时代已是一去不复了。大家成为天下一家人,走共同富裕之路。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这个问题很有趣,又让我回想起了曾经战天斗地的年代,六七十年代结婚也分两个层次,也是逐渐在升级,咱们先说说六十年代结婚,那时候结婚大多数家庭300块钱就够了,具体情况都买些啥东西,听我仔细道来。
六十年代300块钱结婚的消费
六十年代是计划经济体制,不论买什么东西都得凭票购买,那时候结婚非常简单,一对柜子,两个大号镜子,上面还印着毛主席画像和东方红太阳升的字样,胭脂四合,雪花膏两个,小镜子两对,华大伲衣服一套,的确良衣服一套,袜子一套,枕巾一对,带香皂的盒一对,段子被面两件,大件就是上海牌缝纫机一台100块钱,其余的东西100块钱,再加上见面礼和改口费100元,酒席一般是收礼金就够了,礼金都是两块钱到三块钱,或者是实物,整个婚礼就算完成任务了。
七十年代的500块钱结婚的消费
七十年代那得分前期和后期都是不一样的,前期500块钱是够的,后期那得翻倍到了1000多,前期跟六十年代差不多,就是多了一转一响,自行车和收音机200块钱,其余的同理没有改变。
七十年代后期就有所改变了,首先是四大件,自行车,上海牌手表,上海牌缝纫机,单卡录音机,还有家具也全面更新换代了,其中有炕柜、立柜、梳妆台、五斗橱,其余的彩礼都用现金大概是600块钱,给姑娘自己买东西,那时候叫作干折干巻,总之就是不让婆家买,怕婆家抠抠搜搜买便宜的东西,整个下来需要1400块钱左右,这就是七十年代后期的消费水平。
怎么样大家有补充的吗,这是六七十年代的东北,不知道你们那里六七十年代结婚是什么状况,欢迎大家补充留言。
-----
网友解答:
-----
《够足》
三转一抵电灯亮,
学生蓝卡的确凉。
双铺双盖鞭炮响,
一元二元随礼上!
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阅读: